自 序
第一章 前言:「女性之遊」於《紅樓夢》之意涵
第二章 身世的轉捩:《紅樓夢》女性的出離與歸返
第三章 新旅者出現:薛寶琴的繼往與開新
第四章 游於藝/憶:海棠詩社的敘事與抒情
結語:當女性「在路上」
自序
究竟何時開始與《紅樓夢》結下不解之緣的呢?確切的時間我也記不清了,約莫是在國小五、六年級的時候吧。猶記得在某個無法成眠的夜晚,我偶然按開電視機,在只有三台的輪番切換下我瞥見了華視正在播出古裝劇──《紅樓夢》。才小學的我壓根兒不曉得《紅樓夢》是甚麼,只記得一眼望見張玉嬿飾演的林黛玉時便驚為天人──沒錯,張玉嬿可是那時的我的偶像──劇中的她倔強卻又柔弱、好勝卻又自卑的形象深得我心,自此開始就算每每看到睡著、一醒來發現已經在播片尾曲了,我還是每個星期的這天晚上,都一定要熬夜準時收看。
也許就在這個時候,埋下了我與《紅樓夢》的情緣吧。
自小父親就時常添購課外讀物給我和妹妹閱讀,舉凡古今中外、詩詞曲賦、偉人傳記、《史記》、《資治通鑑》等,但就是不買「小說」,大抵是因為小說自古便屬於「小道」、是不入流的,所以從未出現在我們的書單上。到了國中,零用錢開始有了餘裕,於是我便忍不住好奇心,瞞著父親,偷偷地到書店搬了幾本《三國演義》、《西遊記》、《紅樓夢》、《儒林外史》等中國經典名著藏在衣櫃中,等到假日時再悄悄地拿出來;有時父親會來查房,甫聽到腳步聲我便趕緊把大部頭的《史記》或是《資治通鑑》取出,隨便翻開一面並壓在《紅樓夢》上頭,深怕父親會發覺我偷買這些「禁書」。
這時的我也壓根兒沒想過,自己之後會走上研究《紅樓夢》這條路。
隨著年紀漸長,看《紅樓夢》也不再著重在男女主角彼此的情感糾葛,而開始察覺小說裏頭其他情節的鋪陳和其他角色的故事,於是在書店閒晃時,目光會開始檢索有關《紅樓夢》的相關研究專著。那時也不曉得誰是專家學者、誰是業餘愛好,反正看了書名喜歡的,就付了書錢揣在懷中帶回家仔細閱讀了。
經過了這段時日的浸潤,到了大學畢業,我便興起要繼續攻讀研究所的念頭──而且將目標放在中央大學:因為有紅學研究室、有臺灣首屈一指的紅學專家康來新教授。
在康老師門下學習,我才得以真正一窺紅學的浩瀚;因為康老師因材施教、與時俱進的教導方式,故我時時惕勵自己:對於學問不僅要多方求索,也要心存包容。
「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;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。欲罷不能,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爾。雖欲從之,末由也已。」(《論語.子罕》)在中央幾年的學習當中,每每覺得自己好像追上了康老師一些,但老師正如其名「來新」般,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」,稍一不注意,老師就飛躍到了一個更高、更寬廣的境界,讓人敬佩不已。也或許正因如此,我便想繼續往上攻讀博士班、繼續在老師門下學習,希冀自己能在紅學的領域中更上一層樓。
這本書的催生,有很多原因,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熱愛旅遊,常常一個人或邀約三五好友,喬好時間便出發了。在旅遊的過程中不僅會拍攝照片留下自己的足跡紀錄,也會遍嘗當地的食物、遊覽著名風景,並試圖去理解對方與自己相同或相異的甚麼。而在某次與康老師分享我的旅遊經歷時,老師突如其來看著我的臉,對我說:「既然妳這麼喜歡旅遊,何不將《紅樓夢》與妳的興趣結合,去討論書中那些女孩子的出遊活動呢?」
老師的一席話醍醐灌頂,在此之前我完全沒想過論文寫作竟還可以與自己的興趣相關;且或許因為我身為女性的緣故,便覺得書中的那些女性與我好像也產生了一部份的鏈結。此外,《紅樓夢》又是一部女性腳色眾多、是為女性發聲的文學作品,我便開始產生疑問:所謂的「遊」是甚麼?《紅樓夢》中有哪些「遊」的行為?而女性的「遊」與男性的有甚麼樣的區別?又,曹雪芹身為一個男性文人,他如何描寫筆下的女性活動?這些女性腳色之「遊」,又會帶出甚麼樣的文本意義/時代意義?
於是我從《詩經》開始爬梳,歷經魏晉六朝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從中找出現實社會中男性/女性的「遊」紀錄,並試圖梳理這些「遊」意義,之後再回到《紅樓夢》文本,廓清《紅樓夢》中女性腳色的「遊」類別。而最為重要的是,找出「遊」對於她們短暫的生命所塑造出的各種不同意涵,以及曹雪芹書寫女性、紀錄女性、救贖女性的不凡。
回到日常,在寫作論文之餘,除了孜孜矻矻地學習外,中央大學康門/非康門的學長姐、學弟妹與同儕們,在一同研討學問的同時也一起出遊,彼此共同分享喜怒哀樂,對我來說就像另一個家一樣溫暖;以及吉毅學長、啟峰學長主持的紅學研究室文學理論讀書會,帶領我一窺文學理論專書的堂奧,並理解每種理論它們產生的背景、派別的異同與運用在解析文本時可能遇到的困難與不契合;還有力堅老師、家煌老師、康珮老師在我撰寫論文時提供的資料與更多的意見和討論,幫助我在碰上瓶頸時能夠茅塞頓開,讓我能夠有繼續寫下去的動力。
此書能夠付梓也有賴元華文創蔡佩玲總經理與陳欣欣編輯,不厭其煩地與我魚雁往返與細心校訂,討論並給予出版事宜的相關建議,謹此敬申謝忱。
最後,謹以此書敬獻
已在天國微笑的母親、年邁的父親,以及恩師康來新教授。
本書從三大方面分別列舉了《紅樓夢》女性角色的移動動機而各作闡述,而無論是被動的流離、主動的出遊,甚至是被用以作為男性遺民的代言,其背後都可歸納至同一個目標--以書寫達成記憶。在寫作/口述的當下,她手中的筆以及說出的語言便不再只是形而下的物質和溝通媒介,甚而可以昇華為擁有形上神性,以救贖那些不被記憶的群體。於是我們有了說故事的人,並擁有了得以傳承後世的不朽故事。
作者 | 汪順平 |
---|---|
出版社 |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|
內文頁數 | 302 |
內文尺寸 | 18K-170x230mm |
燈籠魚網路書店
- 全館滿1000元免運,不滿1000元,每單酌收100元運費
- 燈籠魚進入印製流程後不接受取消訂單,下單前請務必確認購買內容
- 若有特殊狀況需要取消或更改訂單,請與燈籠魚客服聯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