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版 1
自序 1
第一章 導言 1
一 鄭樵(1104-1162) 2
二 姚際恆(1647-?) 3
三 崔述(1740-1816) 5
四 錢玄同(1887-1939) 7
五 胡適(1891-1962) 8
第二章 顧頡剛與鄭樵 15
一 前言 15
二 鄭樵學術思想的特色 15
三 鄭樵之學後代晦而不彰 20
四 顧頡剛研究鄭樵之經過 25
五 鄭樵對顧頡剛的影響 29
第三章 顧頡剛與姚際恆 35
一 前言 35
二 姚際恆的事蹟湮沒不彰 36
三 蒐集整理姚際恆的著作 42
四 對姚氏考辨偽書的評價 47
五 對姚氏詮釋《詩經》的評價 51
六 姚氏對顧頡剛的影響 57
第四章 顧頡剛與崔述 63
一 前言 63
二 崔述的生平 64
三 搜尋崔東壁的遺書 67
四 重編《崔東壁遺書》 73
五 上海古籍版《崔東壁遺書》 79
六 顧頡剛對崔述的評價 83
第五章 顧頡剛與錢玄同 91
一 前言 91
二 論古書辨偽問題 92
三 論六經的性質問題 97
四 論《詩經》和《春秋》真相問題 102
五 論「古史層累說」 108
第六章 顧頡剛與胡適 115
一 前言 115
二 初步印象 116
三 經濟的奧援 118
四 歷史進化論 119
五 姚際恆研究 122
六 小說考證 124
七 漸行漸遠 131
第七章 結論 135
一 鄭樵 135
二 姚際恆 136
三 崔述 137
四 錢玄同 139
五 胡適 140
參考文獻 143
附錄一 顧頡剛整理鄭樵、姚際恆、崔述著作之成果 153
附錄二 顧頡剛論《詩序》 157
附錄三 顧頡剛的經學觀 169
自序 1
第一章 導言 1
一 鄭樵(1104-1162) 2
二 姚際恆(1647-?) 3
三 崔述(1740-1816) 5
四 錢玄同(1887-1939) 7
五 胡適(1891-1962) 8
第二章 顧頡剛與鄭樵 15
一 前言 15
二 鄭樵學術思想的特色 15
三 鄭樵之學後代晦而不彰 20
四 顧頡剛研究鄭樵之經過 25
五 鄭樵對顧頡剛的影響 29
第三章 顧頡剛與姚際恆 35
一 前言 35
二 姚際恆的事蹟湮沒不彰 36
三 蒐集整理姚際恆的著作 42
四 對姚氏考辨偽書的評價 47
五 對姚氏詮釋《詩經》的評價 51
六 姚氏對顧頡剛的影響 57
第四章 顧頡剛與崔述 63
一 前言 63
二 崔述的生平 64
三 搜尋崔東壁的遺書 67
四 重編《崔東壁遺書》 73
五 上海古籍版《崔東壁遺書》 79
六 顧頡剛對崔述的評價 83
第五章 顧頡剛與錢玄同 91
一 前言 91
二 論古書辨偽問題 92
三 論六經的性質問題 97
四 論《詩經》和《春秋》真相問題 102
五 論「古史層累說」 108
第六章 顧頡剛與胡適 115
一 前言 115
二 初步印象 116
三 經濟的奧援 118
四 歷史進化論 119
五 姚際恆研究 122
六 小說考證 124
七 漸行漸遠 131
第七章 結論 135
一 鄭樵 135
二 姚際恆 136
三 崔述 137
四 錢玄同 139
五 胡適 140
參考文獻 143
附錄一 顧頡剛整理鄭樵、姚際恆、崔述著作之成果 153
附錄二 顧頡剛論《詩序》 157
附錄三 顧頡剛的經學觀 169
顧頡剛說影響他一生治學方向的有鄭樵、姚際恆、崔述、錢玄同、胡適五人,這五人影響顧頡剛的程度深淺不一,但都在治學方法方面。即使震動二十世紀史學界的古史層累說,也是從姚際恆著作和與錢玄同的書信往來,得到啟發。
作者 | 林慶彰 |
---|---|
出版社 |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|
內文頁數 | 224 |
內文尺寸 | 18K-170x230mm |
系列套書 | 經學研究叢書‧經學史研究叢刊 |
燈籠魚網路書店
- 全館滿1000元免運,不滿1000元,每單酌收100元運費
- 燈籠魚進入印製流程後不接受取消訂單,下單前請務必確認購買內容
- 若有特殊狀況需要取消或更改訂單,請與燈籠魚客服聯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