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、《法華經》之特殊處 一、《法華經》終論「唯一佛乘」 二、《法華經》依「本願」而論「成正覺」 三、天台宗判《法華經》為圓教 貳、「妙法蓮華」之義 一、一般之論 二、智顗之論:眾生、佛、心法妙 三、《法華經》文中之「妙法蓮華」 參、《法華經》立「開權」之源由 一、依「本願」故開三乘 二、為度聲聞執「空無相無作」故 三、眾生種性各有別,故不即說一切種智 四、設「二涅槃」是「於中道為止息」 肆、《法華經》「顯實」之內涵 一、以「中說」為「圓說」 二、以「方便」為「究竟實法」 三、以「融開權顯實」為「實」 伍、《法華經》之「修行」論 一、妙因妙果之「四安樂行」 二、不作次第行、不斷煩惱之「法華三昧」 三、《法華經》之「修行方法」 陸、《法華經》中「菩薩」修證之代表 一、觀世音之「大悲」 二、普賢之「大行」 柒、《法華經》之「神通」論 一、釋尊之本尊(佛地之遠本)與分身(師門之近迹) 二、眾菩薩「同時從地踊出」之意義 三、菩薩「自利化他」之神力 四、眾生「自我神力」之展現 捌、《法華經》之「功德」論 一、言「佛功德」之目的 二、「分別功德」之目的:為「如說修行」 三、「受持」之功德是為「自利、化他」 四、總論「功德」之目的:是為開近(六根清淨功德)以顯遠(本具足一切功德) 玖、法華圓教「授記」之殊勝處 一、聲聞弟子受記:暢佛本懷,法應與記 二、五百弟子受記:一切智願猶在不失 三、學、無學人受記:寂然清淨,一心觀佛 四、提婆達多受記:行逆而理順 五、龍女受記:法性如大海,平等無高下 拾、《法華經》論「佛乘之果」之意義 一、論如來之神力:為付囑流通 二、論如來之壽量:為度眾生,雖不滅度而言滅度 三、如來之囑累與勸持 結論 參考書目
《法華經》為天台宗所特尊崇,且判之為「圓教」,此即意謂,於天台宗立場觀之諸經,唯《法華經》為「圓」說,是佛最究極之論,亦是佛之本懷。《法華經》之特殊處,不在法義之敷陳上,此為於前之諸經皆已論說詳明;《法華經》只論佛之本懷,即一切眾生依其「本願」則皆已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總言之,一切眾生皆是「佛乘」,實無有二乘或三乘,故「唯論一佛乘」即是《法華經》之殊妙處。《法華經》雖以「唯論一佛乘」為其主旨,此為「實」法,然法華之「妙」即妙在「不思議一」,即「權實」、「迹本」是相融而為「圓」,故在此架構之下,《法華經》雖總論「唯一佛乘」,但於全經二十八品之內容中,卻涵括甚多之相關「權」法之譬喻陳述。而本書之撰寫內容,主要是將全經二十八品,作一整體之綜論,除有關開權、顯實之論說,更涵攝修行、神通、功德與授記、佛乘之果等闡述,以此來彰顯《法華經》雖以總論「佛乘」為主,但「佛果」之得無法憑空取證,即使依「遠劫實成」而言,一切眾生皆已得證,但「遠」與「近」是一體,故需有「近迹」之修證工夫,才有得入「遠成」之果,故《法華經》特以「蓮」為喻,因其「華」與「果」為「同時具成」,此即謂之「妙法蓮華」。
作者 | 胡順萍 |
---|---|
出版社 |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|
內文頁數 | 264 |
內文尺寸 | 25K-150x210mm |
燈籠魚網路書店
- 全館滿1000元免運,不滿1000元,每單酌收100元運費
- 燈籠魚進入印製流程後不接受取消訂單,下單前請務必確認購買內容
- 若有特殊狀況需要取消或更改訂單,請與燈籠魚客服聯繫